首页 > 育儿

孩子成长的障碍,来自成人的压抑——《童年的秘密》书评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成人   童年   秘密   孩子   胚胎   正轨   自卑   书评   障碍   女士   事情   人类   心灵   儿童   方式   环境   心理

如何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和成长?

答案在哪里?

在早教班、兴趣班、名师名校、学区房还是出国深造?

这些都不是核心答案,核心部分在于了解孩子的心理。

假设把人的一生比作一条河,要了解这条河,就得先找到河的源头,顺着源头往前走,才能了解河的全貌。

成长也一样,源头就是孩子的身体和心灵,通俗说,成长的关键点,除了要身体健康,更要

心理健康。

要想心理健康,先要明白心理的发展特点和规律,然后再根据心理发展规律来帮助孩子。

不说养孩子了,就连养盆花,都得先了解了解花的习性和生长特点。

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藏着成长的秘密,也可以说了解了童年的秘密,就了解了孩子的心理。


特此推荐一本书,蒙台梭利写的《童年的秘密》。

先重点介绍下蒙台梭利女士,她是位传奇人物,精通数学、生物、医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

26岁的时候获得罗马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在她所处的那个时代,19世纪末的欧洲,女人是不能学医的,她不但做到了,还取得优异的成绩,学校只有她一个女学生,上课时不允许跟男同学一起看裸露的尸体,只能一个人在实验室解剖尸体。

单凭独自面对尸体这点,就让人无比的佩服啊。

蒙台梭利认为,人有两个胚胎,一个身体胚胎。

个精神胚胎,精神胚胎通过敏感性的方式来指引成长的路径。

正常情况下,孩子的心理都能在敏感性的指引下沿着轨道正常发展,但若是在成长过程中遭到成人的阻碍和压抑,则心灵会偏离正轨。

偏离正轨的心理,身体功能也会失调,同时为成年后的各种心理疾病埋下了伏笔,比如用战争来解决和平问题的方式,在蒙台梭利女士看来,就是成年人心理偏离正轨的体现。

因为,如果是得到正常发展的心理,是以爱为基础的,会把所有精力放在创造上,而战争只有毁灭,没有创造,更没有爱。


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体现在很多方面。

从最开始的秩序感,到智力发展,到行走、手、节奏、运动。

蒙特梭利通过观察儿童之家的孩子发现,孩子会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不断重复做。

通常成人主观认为孩子非常喜欢玩具、喜欢奖励、害怕惩罚、不能安静、没有纪律、4岁左右不会写字和阅读,甚至可以对他们随意批评和责骂。

但事实呢?完全不是这样。

儿童之家的孩子们,对玩具的兴趣不大,不在乎奖励和惩罚,他们能很安静,他们有纪律,他们在4岁左右就能书写阅读,他们有非常高的自尊。

蒙特梭利把孩子在儿童之家操作教具称之为工作,她发现儿童能通过工作恢复到正常状态,儿童的工作愿望代表了一种生命的本能,因为儿童不工作就无法形成自己的个性。

这一切都是在为孩子提供愉快的环境,不干扰阻碍他们,并给孩子们提供教具之后,自发呈现的发展状态。

儿童之家的孩子都是普通的孩子,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孩子,都来自贫民阶层的文盲家庭。

但他们在进入合适的环境后,他们的心理依然回到了正轨。


成人到底是做了什么,阻碍和压抑了孩子的心理发展呢?

其实成年人的错误做法,很多都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

成人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孩子的心灵空无一物,必须由成人来填塞。

成人认为孩子很脆弱,没有自理能力,什么都不会,必须替他们做好所有事情。

成人认为必须指导孩子的精神。

成人把自己当成了孩子的造物主,觉得孩子依靠自己而生存,所以站在自己的立场来判断孩子的行为,用自己的标尺来衡量孩子的善恶,认为孩子必须以自己为榜样,只要孩子做的跟自己想的不一样,马上认为是错的,必须纠正回来。

以上这些成年人的做法,都是在无意识中压抑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比如,成人喜欢强迫孩子跟自己的节奏一样。

孩子走路时,是没有目的性的,走走看看停停玩玩,而成人的走路节奏是向着目的地快速前进。

成人的观念里,效率第一,他们很难忍受没有目的的漫游,受这种心理的驱使,常常抱着已经会走的孩子快步走或者放在推车里推着走。


被压抑的心理会走向哪些歧途呢?

《童年的秘密中》例举了很多心理偏离正轨的特征,比如神游、说谎、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支配欲、自卑、恐惧,甚至贪吃和拒绝吃饭也都是心理偏离正轨引起的。

在这些特征中,我个人最有感触的就是自卑心理了。

蒙台梭利女士认为,引起孩子自卑的原因是成人对孩子的轻视、辱骂,以及总是干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

比如,因为不信任孩子能稳稳端一杯水,以及担心孩子摔破杯子,于是不让孩子去尝试,不仅不让孩子尝试,还用责骂的方式侮辱孩子。

若这样的行为常常发生,逐渐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不仅自己的行为没有价值,甚至连孩子本人也是无能和笨拙的。

至此,乌云会笼罩在孩子的心灵,内心会形成一种称作"自卑感"的障碍。

我的自卑也是这样来的,小时候做事情时,只要一下没做好,马上就会被骂很笨,久而久之,我默认了自己的笨,也觉得自己很无能,碰到自己不会的事情,缺少尝试的勇气,因为害怕做不好,一旦没做好,心里就会出现一个骂自己的小人。

这些年通过自我修复,稍微好些,但完全还没达到自信的程度。

所以,在面对孩子时,在给孩子准备环境时,最需要做好的准备就是成人自己了,因为成人自己也是环境中的一部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成人该做好哪些准备?这边的成人主要针对的是儿童之家的老师。

蒙特梭利认为老师必须得到引导,必须一开始就研究自己的缺点,以及自己的坏脾气,如发怒和由发怒引起的傲慢。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为了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公认的行为标准,会尽力克制自己的坏脾气,但在跟孩子打交道时,成人不会掩饰自己。

因为孩子不理解成人,也不能保护自己免受成人的侵犯,换言之,成人在侵犯孩子时,不用付出任何代价。

孩子不仅接受成人的虐待,还在成人责备他们时,以为错的是自己。

孩子虽然能感受到某些事不对头,也会因此变得抑郁和心理扭曲,但表现出来的不是直接反抗,而是用怯懦、说谎、出格的行为、没有明显理由的哭闹、失眠和过渡惊恐来表现,因为孩子还无法用理性来弄清楚抑郁的原因。

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可能会学会直接反抗成人,但到那时,成人又学会了用更巧妙的方式来征服孩子,比如"都是为了你好"。

所以,成人在面对孩子时,需要认清自己潜意识中的观念。

成人一旦认清这些片面的观念,能加深对孩子的理解,更能减少对孩子的成长阻碍。

实际上,人类每一个真正的进步都是因为发现了利用了未知的东西。


蒙台梭利的愿景

蒙特梭利女士,一生致力于儿童教育,她认为儿童教育的重心在于发展孩子的个性和潜能。

她认为若人类还有一种我们所不知道的本性,那么人类就该有一种不同形式的社会组织。

她期盼建立一个和平的世界,正如她的墓志铭所言"我祈祷我心爱的孩子们,所有人都能与我共同建造人类世界的和平。"

她坚信人有自我完善的本能,因为人是地球环境中的一部分,认为人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也是对整个社会和地球的完善。

而这也正是《童年的秘密》的意义所在。

相关阅读:

  • 成人益生菌哪种好?牢记三个要点
  • 《心惊肉跳的同居》漫画结局是什么?男主历经千年终于
  • 《心惊肉跳的同居》男主为什么要变成人?狐狸珠为何会变
  • 《心惊肉跳的同居》男主最后变成人了吗?女主表白成功了
  • 桔色成人怎么样(橘色成人东西能不能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