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孩子吵闹要加收15%的“尖叫费”,公众场合怎么稳住娃?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场合   公众   孩子   教养   困扰   精力   大声   安静   尴尬   餐厅   家长   习惯   讲话   妈妈   环境



✎孩子本是“熊”的年纪,但家长不是。

今年5月5日,爱尔兰的一家咖啡厅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为维护员工和其他顾客的权益,将对吵闹的小孩多收取15%的费用,多增加一名熊孩子就再收10%,如果总共携带了4个熊孩子,那么请整家人都离开咖啡厅。

无独有偶,2014年,台湾一家餐厅也因为饱受熊孩子的骚扰之苦而贴出告示:如果你不能好好控制你的孩子,请你们不要进来用餐。

2017年,美国一家高档的意大利餐厅同样因为不堪其扰而颁布了熊孩子禁令,拒绝5岁以下的孩子前来用餐,没想到餐厅的营业额反而暴涨了60%以上。

可见,吵闹的熊孩子真的是到哪里都不受欢迎啊,但是偏偏“孩子”就是一个擅长“吵闹”的物种,身为公众环境里的一员,我们知道吵闹有多烦人,身为家长,我们也太知道孩子在公众场合吵闹是多么令人尴尬又无奈的一件事,如果您也因为孩子吵闹而困扰,今天这篇文章或许会有所帮助。


❶新奇刺激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在家里规矩立的好好的,怎么到了外面就变得异常吵闹呢?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孩子的生活经验还比较少,外面的新鲜环境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强烈的刺激,在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驱使下,孩子就像是被点燃了,喜欢这碰碰那摸摸,甚至尖叫表示兴奋。

❷无趣/不耐烦

对比于大人,孩子的行动目的相对简单,比如在餐厅,如果饿了,他就要填饱肚子,如果不饿,他就要玩,他们可做不到像大人一样安静地度过冗长的就餐过程,所以吵吵闹闹,甚至在餐厅追打就成了他们的消遣。

❸天性使然,精力旺盛

无论在哪里,健康的学龄前孩子多半好动,加上咱们的孩子平时相对缺乏能量释放的正常途径,逮到外出的机会,孩子更是显得精力旺盛,所以强迫他们安静个十分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十分钟对大人来说根本不够解决一顿外出的正餐。

❹发泄不良情绪,表达不满

孩子一般都是家里的关注焦点,到了外面,尤其是一些需要社交的场合,比如亲戚们聚会,家长放在孩子身上的注意力自然会减少,我们相对不太会考虑孩子的口味喜好,甚至不够关心孩子是不是饿了,这种忽略带给孩子的不适会让他们一个劲地“作”表达不满,发泄情绪,以此吸引家长的注意。

❺环境熏陶

家长习惯在公众场合大声讲话,孩子自然就觉得在公众场合讲话大声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在公众场合讲话大声的习惯取决于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甚至是不同的民族习惯,比如常年在菜市场叫卖或者游民民族,他们大声讲话不一定是出于教养问题,但是习惯这种东西确实很容易通过耳濡目染“遗传”给孩子。

说了这么多,不仅是希望家长能够充分了解孩子吵闹的原因,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另一方面也希望置身公众场合的人能够对孩子的吵闹有一定程度的谅解,如果受到影响也请务必理性沟通,避免暴力冲突的发生。毕竟不只是安安静静才是“教养”,适度地理解包容也是一种“教养”。

把治吵闹尖叫的工作做在事前,能尽量少给别人添麻烦,也让我们的出行更加顺心。

❶选择适合孩子的场所

带孩子出行前应考虑到孩子对环境的适应性,如果家里的宝贝现在还比较难以控制吵闹程度,那需要安静的图书馆、咖啡厅、电影院、医院病房等就不太适合带着孩子,强迫活跃的孩子长时间保持安静状态地待着对他们来说本身很残忍,更会给这些公众场合里的人带来困扰。

主持人孟非曾经在社交平台上抱怨高铁上吵闹的熊孩子,他觉得应该给带孩子的家庭设置一个专用车厢,以免打扰到其他乘客,现实是有时候抢票都很困难,这个想法的实现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考虑在某些环境里给孩子们开辟一个相对不会打扰到别人的空间确实也是一种思路。

❷释放多余精力或者保证充足的精力

如果是因为精力过于旺盛,孩子常常在公众场合吵闹,这种情况下,应该让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和运动,平时的管束也不要过于严格,让孩子的精力能够得到正常地释放,这样该安静的时候才能安静下来。

有的孩子吵闹则可能是因为疲劳,旺宝就是想睡觉或者饿了的时候就会非常吵,所以出行前,我们会尽量去考虑他会不会很饿、会不会很困。

❸父母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模仿能力非常让人吃惊,家长当然应该要自觉遵守公众场合不喧哗的规则,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以来的习惯,会不自觉地在公众场合大声讲话,比如我的母亲可能就是因为方言的关系,讲电话的时候就特别响,这些其实都是无意识的,但是在一个小空间里,比如公交上、电梯里就会很尴尬,习惯很难改的话可以再加上一个小习惯,就是讲电话的时候捂一下嘴巴。

❹注重平时的礼仪培养

慢慢引导孩子在公众场合的礼仪,比如就餐的礼仪就可以在家庭餐桌上开始培养,比如不要用筷子勺子敲击桌子或者碗盆,比如吃饭的时候不大声说话,不看电视等等。习惯虽然不是一日养成的,但是每一日都很重要。

❺事先做好约定

对于能够沟通的孩子,事前最好先报备今天的行程,比如“宝贝,今天妈妈要带你去餐厅吃饭,那里需要你保持安静,我知道这很难,但是你觉得自己能做到吗?如果你可以做到,妈妈回家给你买本新绘本,你看怎么样?”,使用一点激将法和正面的物质鼓励,让孩子更有动力挑战这个“安静”任务。

❻出门带上“工具”

给孩子带上傍身的“安静”工具很有必要,给吵闹的婴儿带上安抚奶嘴、安抚巾或者安抚玩具,给大点的孩子带上点喜欢吃的零食,或者带上他们喜欢的玩具或者读物,这些都能够帮助父母更有效地稳住要暴走的孩子。

❼给孩子安排任务

对于坐不住安静不下来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安排任务,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完成家长交办的任务得到表扬,就算是刚刚会走路的旺宝,差遣他给我们拿东西他都很配合,闹腾的他也能因此安静一会儿。具体给孩子布置什么任务要依据场景而定,是帮妈妈完成一幅拼图,还是摆好大家的筷子等等任务都可以灵活使用。

❽游戏力

可以跟容易吵闹尖叫的孩子玩“安静游戏”,比如“木头人”,“谁也不许动”或者“小声说话,猜猜对方说什么,通过咬耳朵公布答案”,用各种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开心地接受“安静”。


❶暂且放下尴尬,专注解决问题

我们明白当孩子吵闹的时候,但凡有点道德感的家长都会对给他人造成的困扰感到抱歉,也十分尴尬,但是尴尬的情绪却不一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容易陷入一种急于摆脱尴尬的狂躁中,这种情绪下不恰当的处置往往容易加剧孩子的哭闹尖叫,或者容易伤害了孩子稚嫩的心灵。

我们要明白一点,如果孩子吵闹打扰到别人了,我们想方设法在积极地解决问题,是会得到大众的谅解的,大部分人对熊孩子的家长反感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的“熊”放任不管。

❷明确制止

对于吵闹尖叫的孩子,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这个态度也不一定是为了给别人一个交代,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确知晓我们的坚决立场,放任孩子不管或者轻描淡写地埋怨几句都不是一个有规则的态度。

明确的制止不一定是威慑,我们可以用坚定的眼神、表情、语言、肢体动作向孩子传达态度,蹲下来,靠近孩子,摸摸他的头,一个温柔而坚定的拥抱让他知道你再关心他,或许就能安抚孩子停下来。

❸控制脾气讲道理

家长对孩子感到恼火,用命令甚至责骂的口吻叫孩子“别玩了”、“不许哭”都不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我们在公众场合大声呵斥,他们学会的也是“大声呵斥”。我们不了解也不关心孩子的感受,而是用居高临下的语言去震慑他们会伤害他们自尊意识的发展。控制好我们当下的脾气,输出“道理”,用更平等的姿态告诉孩子公众场合的规则以及吵闹会带给别人的困扰。

但是很多孩子是不能用“讲道理”来教育的,不恰当的“讲道理”有可能会招致某些孩子的反感,这个时候要不要在当下就讲清楚道理要具体参考自家孩子的“尿性”了。

❹关心尊重孩子的感受

在处理孩子问题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关注他们当下的感受,帮助还不知道怎么表达的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不满,会说话的孩子不一定会表达,他们一着急的时候就容易诉诸于大喊大叫,我们要理解他们的着急,帮助他们平静下来。了解并尊重他们吵闹尖叫的原因非常重要,比如孩子觉得房间太热了,而家长却说“不会啊,哪里热了”,就是否定孩子的感受,孩子的表达应该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做的是问问孩子“我们脱下外套或者妈妈把空调调低一点好吗?下次如果有不舒服,跟妈妈说,不要哭闹尖叫好吗?”,这样才能引导孩子下次正确表达。

❺带离现场

如果用上了所有道具,使用了各种招数都不能止住孩子的吵闹,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孩子离开这个环境,这是对环境的尊重,也是在保护孩子的自尊。去没人的角落或者是人少的地方,让孩子可以适当发泄,也能更好地进行沟通教育。

旺妞

不要把孩子持续打扰到别人当成一件小事情,这不仅关乎教养,甚至关系到孩子的安全,虽然社会上大多数是比较理解包容的人,但是摊上曝脾气的人,甚至亡命天涯的匪徒,他们就不会对孩子有什么包容了,不要让孩子的无理和我们的放任成为他们的风险。

相关阅读:

  • 如何打男士领带,简单领带怎么打 男士
  • 如果在沟通中对方提了不太容易回答问题,应该怎么答复呢
  • 心理学:只要做好这3件事,低情商父母也能培养出高情商孩
  •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后妃陪同泰王出席祭祀仪式,王后终于打赢贵妃,诗妮娜疑整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