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孩子总是喜欢发脾气?别只会事后安抚!请这样了解孩子的情绪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艾森豪威尔   儿童心理学   情绪   孩子   事后   愤怒   爸爸   家长   父母   正确   身体   阶段   自我   能力   妈妈   方式   喜欢

✎要控制脾气,首先要了解情绪

很多家长应该都有这样的共鸣:自家的孩子总喜欢发脾气,喜怒哀乐切换于形,完全不知道控制情绪。每次孩子无端发脾气时,和他们好好说,告诉他们发脾气不对、解决不了问题,熊孩子不听不理;没耐心的家长,直接斥责熊孩子,这次被打屁股了,下次还是不依不饶发脾气。

其实这里家长的认知存在一个误区,熊孩子之所以不会控制情绪是因为孩子还没有学会怎样控制情绪,顾名思义就是孩子的大脑还未发育完成自我控制情绪的阶段。所以,并不是家长告诉孩子要学会控制情绪,孩子就知道要如何去做。

只有我们了解儿童情绪本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才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培养孩子正确的情绪管理经验。


达尔文认为,情绪是生物遗传的一部分,它是从求生的斗争演化而来的反应模式,不止人类,其他灵长类动物也是如此。

英国著名儿童心理学专家H·鲁道夫·谢弗在《儿童心理学》中说道:情绪是思维对特殊事件的主观反应。

人的情绪的发展一般分两个阶段:一个是孩子出生就具备的的6大基本情绪,另一个是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萌发的情绪。

【6大基本情绪】

新生儿的情绪是一种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尚且是一种未分化的反应。专家认为有6种基本情绪是可以从新生儿那里分辨出来,即惊奇、快乐、悲伤、愤怒、厌恶和恐惧。

这6类基本情绪是由生物性决定的,具有普遍性。不管是黑人或是白人,男人还是女人,亦或是出生3天的婴儿亦或花甲之年的老人,都具备这些情绪。可见,情绪具有的先天起源。

【自我意识的情绪发展】

随着生理的成熟和自我意识萌发的发展,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出现新的情绪。在1-3岁期间,孩子开始出现内疚、骄傲羞愧等情绪表现。这些逐渐出现的新情绪和6大基本情绪交织在一起,丰富了个体情绪库,也使孩子的表情开始出现多样化。一般来说,3岁前孩子情绪产生主要原因是看他们的生理需要是否被满足;3岁以后的幼儿情绪产生原因是看他们的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

这个阶段的孩子,社会情感的发展还未完善,他们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场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被社会认同的反应方式后,情绪就会通过越来越微妙的方式表达出来。

控制情绪对人的一生而言都很重要,从心理角度上来说,情绪牵涉到一个人心智的成熟身心的健康。

❶影响个性发展和品格培养

儿童教育学最新研究指出: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养成性格急躁、易怒、具破坏性,或者孤独、焦虑,怨天尤地的情绪,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今后的个性发展和品格培养。

❷影响身心健康

我们知道,情绪的波动对人的身体具有很大的损伤,尤其是大喜大悲的情绪切换,对身体百害而无利。机体在心情好的情况下,各个器官彼此非常协调,身体各大系统运行稳定。一旦心绪波动,那么各个器官工作就会彼此干扰甚至出现问题,那么进而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❶学会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变化

孩子的情绪往往是不稳定的,遇事不如意或遭遇突发事件时,突然的大喜大悲,或是做事不顾后果,容易冲动。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告诉他们要如何控制情绪,过于抽象。

我们首先要让他知道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生气、害怕或者害羞,这个时候他们的内心感受是什么。当体验到某种情绪的时候,孩子会在身体或者心理上有所反应。让孩子在对自己的体验和对他人的观察中,审视自己的感受和行为,学会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

❷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感受到情绪的体验之后,这时需要引导孩子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表达不同的情绪时有其不同的外显形式,像愤怒的时候打人踢人、不开心的时候砸东西等。但有些情绪的外显形式是不被他人和社会所接纳的。所以,孩子需要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的外显形式,顾名思义要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小的时候,因为父母不同意他随两个哥哥去玩,他感到十分愤怒,于是冲到屋外在苹果树上用拳头猛击,双拳血肉模糊都没感觉到。最后,他被父亲拖回家。母亲为他包扎伤口,却也没有安慰他,艾森豪威尔倒在床上大哭。直到他平静后,母亲对他说:“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要比能拿下一座城市的人更伟大。发怒是自我毁伤,是毫无用处的,需要好好克服。”

母亲的话深深地印在艾森豪威尔的心中。在他晚年他说道:“我把那次经历看做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刻之一。”

在愤怒和悲伤时,虽说暴力发泄是一种表达情绪的方式,但它绝对不是一种正确的方式。在孩子6岁之前要纠正孩子这种错误不当的发泄方式,对他们日后的为人处世有着重要的影响。

❸学会观察他人的情绪

人类是一个群居的种群,所以能够“察言观色”是一项很了不起的本领。从外在的行为看出内在的情绪是一种能力。对于孩子而言,这也一项必备的能力。比如,看见爸爸皱着眉头,不说话,宝宝会意识到爸爸现在可能心情不好,那么自己最好老老实实;看见妈妈对自己微笑,孩子知道可以找妈妈要玩具等等。孩子从父母的外在表现认出内心的情绪,才能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


孩子的情绪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孩子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压制情绪;另一方面是孩子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善于把握表达情绪的分寸。

作为家长,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起他们的情绪管理体系~~

❶以身作则,给孩子塑造榜样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父母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能把自己不良情绪带给家庭、带给孩子。一个家庭里,父母能够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那么这个家庭的氛围必然是和谐的,充满爱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性情肯定不会差~

❷让孩子认同自己,有情绪空间

父母要给孩子鼓励,让孩子认同自己。家长要塑造出一种温馨、平和的心理情境,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这样能使孩子产生积极的自我认同,内心获得安全感。当情绪涌上时,孩子能自由、开放地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某些正常的情绪感受因为压抑而变质。

❸让孩子认识情绪,提高情绪敏感度

家长可以通过增加亲子之间的对话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各种情绪,让他们说出自己心里真实的感受。只有知所想,才能知何解。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多多引导,让孩子知道“妈妈很高兴”“爸爸很伤心”等情景,让孩子体验原来爸爸妈妈有那么多情绪的。

另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句式“妈妈很生气,因为……”“妈妈感到有点难过,是因为……”来告诉孩子自己的情绪来源。

家长也可以直白地问孩子他们的感受,“妈妈看见你很生气、难过,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这样的对话来引导孩子表达他们的情绪,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敏感度。

❹帮助孩子正确表达、控制情绪

【用游戏形式帮助孩子更好控制情绪】

游戏在孩子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游戏形式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体验自己的情绪,感受别人的情绪。家长可以通过编说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来引导孩子设想游戏故事中他人的情绪和想法。

【用协议与孩子约定控制情绪】

有些孩子喜欢骂人,说脏话,虽然他们这样是不对的,但长时间的习以为常,他们自己都无法控制住。针对这种情况,父母要恰当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与他人的摩擦。很多孩子的行为其实是对自己受到伤害的一种宣泄。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达成协议,每当孩子气愤、想发泄时,家长用事先约定好的语言或目光暗示孩子,帮助孩子及时冷静下来,制止不冷静的行为。

【设立奖惩制度,激励孩子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澳大利亚专家莫尼卡·屈斯克利博士曾进行了测试一项儿童自制力的实验。屈斯克利博士在接受测试的孩子面前放了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如果孩子能够坚持忍耐15分钟,就可以吃多的那盘巧克力,反之则只能得到少的那盘。事实上,超过80%的孩子只忍耐了几分钟就吃了少的那盘巧克力。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大部分儿童耐不住眼前的诱惑,自制力较弱。

孩子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如果没有自我控制能力,就会盲目行事。家长可以设立奖惩制度,将自己的教育目标转化为孩子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的动力,这样有利于孩子自我约束意识的形成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使孩子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旺妞

每个人个性的形成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有些孩子做事容易冲动、情绪易怒,若父母对孩子的这种个性品质听之任之,孩子会把父母的容忍当成武器;若父母在生活中能够对孩子晓之以理,那么,孩子会逐渐变得理智、成熟起来。

相关阅读:

  • 为什么同桌成绩一天天上去我还在原地踏步,原来是他知道
  • 人生下半场,少生气,好好活
  • 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玩“过家家”,背后隐藏着你不知道的儿
  • 废柴少年被抛弃,发现竟然是天才:懂教育的父母,才是孩子的
  • 毁掉一个人很简单,只需要毁了他的童年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