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双向教育》孩子责任心是理性思考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责任心   孩子   越俎代庖   笼统   破坏性   家长会   女童   双向   大姐   责任感   理性   信心   家长   父母   阶段   能力   责任

这个冬季有些阴冷,接二连三的坏消息让很多人心情压抑。还好不管多么难过的时期,总有些人会出现,让我们觉得人间值得。

11月30日下午,对于鹤壁市的赵先生来说绝对是个噩梦。他带着自己3岁的女儿去走亲戚,18点50分,赵先生和亲友在饭店就餐后本打算离开,但怎么都找不到女儿。不一会就听饭店人员说,有孩子掉到饭店院内废弃的机井里了。赵先生回忆,当时就觉得头皮发麻,那个井内径30厘米、深约20米。直到现在一想到女儿被困在那个漆黑的井里,他都觉得呼吸困难。

孩子在井里已经困了4个小时,但由于井口较小,成年人下不去,如果通过挖土救援,时间较长,很难保证女童安全。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身着斑马救援服装的一个大哥说了声“我家孩子可以试试!”,随后徐大姐带着14岁的儿子王泯燃赶到救援现场,经测量王泯燃肩宽腰围均符合下井条件,但孩子还未成年,不符合救援条件。小小少年多次请缨“让我试试吧!”,被告知危险性后,消防员对王泯燃进行了紧急培训,便让他系上救援绳倒挂下井了,经过6、7次调整,小小少年终于将被困女童救了出来。

事后采访王泯燃,他说:“当时没有心理负担,我就怕我救不上来她,所以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救她上来”。徐大姐说“儿子从小就是个责任心很强的孩子,交给他的事我放心。所以当被告知危险性后,我和他爸才会说,愿意承担后果。”

看到这段采访深受感动,“责任心”这个词用得太贴切了。很明显徐大姐的教育是成功的,是她的教育让这个小小少年从小就充满了责任心,也因为责任心他临危受命,脚缚绳索、6次倒挂下井,争分夺秒、竭尽全力的加入救援。

父母教养孩子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教育”是每个父母都关心的话题,但教育孩子的目标是什么?仅仅是为了让孩子长大吗?显然不是,身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纯良友善,希望他能撑起自己的一片天,但这些希望的背后到底需要孩子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呢?


托尔斯泰很早就给过答案:“责任心,是决定一个人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和失败的最关键因素。”一旦孩子具备了责任心,他就会用“责任感”去评价、衡量自己的行为,从而纠正自己的偏差行为。就像少年王泯燃,当听到井里小女孩喊“哥哥,不要走!”,他的责任心再次被激发,于是不顾消防人员劝诫,小小身躯一次次下井施救。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意义所在,培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一个能在危难时刻敢于说一句“让我试试”的孩子。

责任心,到底意味着什么?

“责任心”一词太过笼统,很难量化,很多家长无法判断自家孩子到底是否有责任心,在杰恩·梅杰所著的《双向教育》一书中,初次将责任心用一个公式总结了出来:

责任(Responsibility)= 思考(Thinking)+ 爱(Love)+ 信心(Confidence)。

用一句话概括即是,一个具有理性思考能力、爱与被爱能力、同事能拥有为信念采取行动信心的孩子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

思考(Thinking):是指孩子能够理性有逻辑地处理信息、分析形势并得出结论的能力。一个经常思考的孩子会不断强化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家发现,面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在内心演绎的越具体,实施起来就会越顺利。其实真很好理解,就像我们要做一个演讲比赛,如果事先能把可能出现的状况都想到,并安排好足够的应对方案,等演讲真正来临时就会越发从容。

爱(Love):这里梅杰将爱分为了“自爱”和“他爱”两部分,笼统的说,爱意味着以尊重和同理心对待每个人,且能重视和促进对他人有利之事。大部分家长会教孩子尊老爱幼、尊师重道,也就是“他爱”这部分做的都很不错。但很少有家长会直截了当的告诉孩子:“要时刻感到自己的重要、要学会表达内心感受、要为自己的成就喝彩”,家庭教育“自爱”这部分还很欠缺。但孩子认识世界是从认识自己开始,一个对自己认识客观、积极的孩子,才可能正确理解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信心(Confidence):孩子善于思考、有爱心,还不足以让他富有责任感,他还需要有勇气为信仰而奋斗,敢于大声讲出自己的信念,并为之付诸行动。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与挑战权威的情况,这个时候孩子的信心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抉择。对于孩子而言,“谁是权威”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才是正确的事情”,去做正确的事情需要孩子们的勇气。

培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只有同时从思考能力、爱的能力和建立信心三个方面来帮助孩子,才能真正意义上帮孩子养成责任心。

孩子在不同阶段“责任心”的表现不一样,家长的要求也需要及时调整

说完了“责任心”包含的维度,我们再来看看孩子在每个阶段,家长应该注重哪些方面,以便帮助孩子培养责任心。


0-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刚刚开始学会掌控自己的身体,开始探索世界。所以这个阶段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应该过高。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要求孩子:清理自己弄乱弄脏的东西(玩过的玩具要收好),让孩子自己吃饭、让孩子自己决定读什么书,等等,从一些小小的决定如人手,让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

3~6岁(学龄前),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为上学做准备了,所以家长应该对孩子的责任心有更高一点的要求,比如:让孩子学会整理房间(书桌、书包),让孩子自己决定要穿什么衣服、决定和谁玩、决定是否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6~9岁(学龄儿童),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步入了正常的校园生活,有了一定的是非观。所以这个阶段家长更多的是学会尊重孩子,比如:允许孩子自由支配写完作业后的时间,给孩子适当零花钱。当然也要引导孩子做一些切实承担责任的行动,比如:完成擦桌子等简单家务、学会自己做简单的食物、自己收拾好第二天的书包等等。

9~15岁(青少年),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出现逆反心理,他们内心会极度膨胀,让他们体验责任感,则需要家长更大的容忍心。比如:容许孩子自己搭配衣服,容许孩子出现一些变化(染发、打耳洞)、容许孩子有自己的朋友圈等等。“容许”不代表放任,大的方向需要家长把控,比如告诫孩子:“要付出劳动才会获得报酬”、“染发打耳洞都无可厚非但要有自己的审美能力”等等。

总的来说,责任心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年龄特点每个阶段给予不同的帮助、引导,孩子才能更加舒适的接受和掌握规则,体会到责任心

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还要注意什么?


第一,不要破坏性批评所谓破坏性批评,就是指家长很容易因为孩子一件事没做好,而全面否定孩子。比如,孩子一次没考好,家长就说,“怎么这么笨,这题都做过多少次了!”。这种因做错一件事,导致整个人的否定,会使孩子觉得很痛苦。这会让孩子,将“负责任”与“痛苦”等同起来,他会开始逃避责任。


第二,不要过分严厉,会让孩子不敢负责任。很多家长都奉行“严师出高徒”,于是一旦孩子犯了错误、或没达到父母的预期,父母就会对孩子进行惩罚。“考不上大学,就别说你是我儿子!”“这么简单的题不会做?去把错题抄100遍”等等。但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孩子在大脑里将“负责”和“挨打、苛责”联系起来,一旦这种链接建立,甚至被重复加强,孩子就一定会“责任心”退避三舍。


第三,对孩子不放心、家长越俎代庖包办一切。有些家长不相信,自己从小看到大的那个小人,能独立完成人生挑战;有些家长则是舍不得孩子过多操心,事事包办;但这种越俎代庖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他们不懂什么是责任,“巨婴”也就是这类孩子最终的结局。

网友有句话说的很好“若教育孩子是项工程,那么一定是父母在用爱心建造一座大厦,责任心则是大厦的承重墙,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再高的大厦也会不牢固! ”

深以为然,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值得我们每个家长长期坚持的教育良方。

相关阅读:

  • “高颜值幼师”火了,笑容甜美撞脸杨颖,网友羡慕:想回去读
  • 小学生碰擦私家车后留23元道歉纸条:有责任感的孩子,能赢
  • 怎样培养孩子的财务责任心?让子女管理教育金,学会3个重
  • 这样管教可以使孩子减少不良行为,学会承担责任
  • 你信不信我投诉你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