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看完这篇文章,让你教育孩子轻松十倍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社会性   惰性   愉悦   教育孩子   本能   其他人   借口   家长   现实   需求   努力   轻松   老师   孩子   心理   更多   游戏

愉悦

愉悦是什么?大家都知道生物的本能是生存,所以一切驱使我们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

动物的生存条件被满足,比如一只虫子,一只鸟,一只猫,温度、湿度适宜,有充足的食物,它就会愉悦。

而我们人类,不单纯作为生物性的存在,更是社会性的存在。我们不仅需要生存条件被满足,我们还需要在社会关系中被确认。

当然,所有生物的最初始的本能都是生存。

我们可以想象到,往前推30年,大多数的孩子都比现在努力得多,那是因为什么?

因为那时候大家的生存需求并没有被满足,吃不饱饭,穿不暖衣,如果不努力,那一辈子都要过那种苦日子。

对比现在,孩子们的生存需求已经被满足。从马斯洛需求来看,目前的孩子已经满足了生理(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需求。而后面的需求,就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知道为什么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吗?(需求都是逐步递进的,我们只有完成了前面的需求,才会引发后面的需求,比如我连饭都吃不饱,你跟我谈理想?)

为什么孩子都喜欢玩游戏

当人在满足前三个需求的时候,就很难持续为了后面的需求努力了。

从心理上来看,人都是存在惰性的,

惰性是一种心理状态。就是做事拖拖拉拉,爱找借口,虚度时光而碌碌无为,而人的计划、理想、抱负就在这拖拉与借口中变成了泡影。一个人一旦贪图安逸,并积习成性,就会给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举例说: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后,心里计划要好好学习,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每次准备学习的时候,都因为离考试时间还久远、或今天约好朋友出去玩等借口未开展学习,最终下次考试依然未能取得好成绩。这就是惰性带来的一个简单的负面效果。

当一个人有惰性心理时,常常会有以下的表现:

1、 你打算做一件事情,但就是迟迟不行动。与此同时,有更吸引你的事,使你顾“此”失“彼”。

2、 有时埋怨自己拖延时间,但总为拖延找借口。

3、 你也觉察到拖延时间的害处,可仍在拖延已经决定要做的事。

4、 有时勉强干一件事,干了一部分,还需要再努力才能完成时,你却放弃努力。

5、 什么事都一拖再拖,无休止地拖下去,结果一事无成。

6、 你也为以拖延的“恶果”引以为戒,也决心下不为例,但旧病复发,而使自己陷入又一轮的“感情折磨”中。

拖延有一个很可怕的后果,当我们习惯了拖延,我们就会习以为常,并且会逐渐习惯自己的平庸,上进心被磨灭。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会找借口:好多同学都觉得读书没用,那我也不读了。

而沉迷游戏,就要从第四个需求说起,尊重需求。前面我们说到过,人是社会性的存在,所以我们都渴望得到其他人的尊重、认可。

而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拖延,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往往不是很好,也因此得不到父母、老师的认可。

而在游戏中,我们能交到更多朋友,能击败他人,轻松地获得其他人的认可,补足了在现实世界缺乏的尊重需求。而游戏商家正是把握了人的这种心理,让很多心理专家根据人的需求,设计游戏的每一个环节,让你欲罢不能。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前面说到过,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生存。而现在孩子们的生存需求甚至安全需求已经被满足了,所以,他们的学习动力只有父母、老师的监督,对比二十年前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就能看出来。

那么我们后面想激励孩子们学习,就不能从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入手了,得从后面的几个需求入手。

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大部分书籍、老师和专家都要叫我们多关心孩子(满足归属需求),和孩子平等交流(尊重需求),多给孩子鼓励(尊重需求)。

但是这些方法需要长时间的培养,短期内很难看出效果,并且很多孩子的情况很复杂,没有像一部分书中说得那么简单,我认为书中教给我们的知识,是从小培养,或者改变我们自己。但现实可能因为个人脾气、性格,我们往往做不到。

更多的,需要从实际出发,只有接触更多家长和孩子,积累更多的经验才能真的帮助家长解决孩子的问题。

而在一年前,我开始接触一些家长,发现其实很多家长都知道孩子的问题所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只是孩子问题很复杂,因为种种原因,用了不管用。当然,书上的知识还是有用的,家长们可以针对性的去看一些书。当然,你也可以点我头像私信我“1”,我会将我走过的路,分享给你走一遍。

相关阅读:

  • 宝宝是否适应幼儿园了?不哭不闹并非判断标准,家长得看这
  • 讲排场的经济学
  • 孩子情商教育及家长情商修养均应加强
  • 鸿星尔克赈灾捐款惹争议,为啥做好事也会被骂?丨心理学与
  • 和罗志祥分手6个月,周扬青成人生赢家,事业爱情双丰收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