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孩子不爱分享?其实只是“物权意识”在作怪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意识   孩子   娃儿   教会   小朋友   平时   家里   权利   意义   玩具   物品   东西   妈妈   方法   喜欢

美国有一首有趣的儿歌《幼儿所有权法则》:

如果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
如果能从你手中夺过来,那东西就是我的;
那东西我刚拿过来,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是我的,不管怎样它永远不会是你的;
如果我在搭积木,所有的积木都是我的;
只要看来像我的,那就是我的;
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
你的玩具放回原处时,它自动变成我的;
如果东西损坏了,那就是你的。

看完这首儿歌的歌词,

简直太有代入感了,



这不就是自己娃儿嘛,一两岁的时候,

不管是谁的东西,只要是他喜欢的,

他就想“抢 ”过来,一旦没得逞,

就会哭闹不止,甚至在地上打滚发脾气。



每当他在众目睽睽之下

跟别的小朋友争夺玩具撒泼打滚的时候,

我就觉得可难为情了,

打也不能打,骂也不能骂,

当时就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想玩就跟小朋友好好说借过来呗,

干嘛非得抢。



但是随着他的长大,

我这个当妈的也成长了,

直到现在才知道当时孩子

总是“抢”玩具并不是不懂事,

而是他那时候根本没有物权意识

只是单纯的觉得喜欢

一样东西直接拿过来就可以了。

所谓物权意识,

就是意识到物品归属上的“你我之别”,

我的东西只有我有支配权,

你的东西也只能你来支配,

如果动别人的东西,

一定需要对方的允许;

但1~3岁的孩子没有这个意识,

所以才会出现“抢”玩具的行为。




所以面对这个时期的孩子,

我们作为家长的更应该多一点耐心,

做到适当的引导——


面对“抢”玩具的孩子


当场讲道理,基本是无效的。

我一开始就是很理性的和孩子说,

“你抢别人玩具不对,知道吗?

不要哭了,你的玩具不是跟别人一样吗?

你就玩自己的嘛……”

但是他真的听不进去,

因为他没有多少理性思考能力,

没有办法在听完我说的话之后,

就马上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



后来我明白了,

面对像我家娃儿这样的小朋友,不能着急,

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所有事物,

来一点点的引导他们——


帮助孩子理解“物权”的意思;

现在的家庭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家里的玩具都是他的,想要什么拿什么,

这也可能会导致孩子到外边也是

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

得不到的就开始以哭相逼。



所以平时我们就要

多给孩子灌输物权的意识;

比如说带他们到玩具店时,

就可以指着一排排的玩具说:

“在没付钱之前,你再喜欢的玩具也不能拿走,

只有妈妈给了钱买了玩具,

那才是你的,你才能想玩就玩;

但如果咱们没买到,被别的小朋友买走了,

那玩具就是属于他的,不是我们的。”


只要一有机会就给孩子讲,

慢慢地,他们就会明白

“我的”,“你的”,“他的”的概念区分。



教会他们“以物换物”

当你准备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

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他自己的玩具带在身上,

他想玩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时,

这时候从家里拿出来的玩具就派上用场了,

你可以告诉他:“妈妈给你带了玩具,

如果你想玩别人手里的玩具,

你可以拿上自己的玩具跟别人换着玩,

别的小朋友同意了你才可以玩”,


如果小朋友不同意交换的时候,

就要告诉他,这是别人的,不是你的,

他现在不想跟你换,我们先玩自己的好不好?

但这时候大多数的孩子就会开会哭闹,

我们也别责怪他,可以先安慰他让他冷静下来,

带他去别的地方玩一会,

转移注意力是个挺有效的方法。



当然了,“以物换物”的方法要用在适当的时机,

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再告诉他们可以交换,

如果每次都用,也会有一个弊端:

孩子可能就会觉得不管什么东西都可以等价交换,

这种结果也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帮助他们换位思考

这是我亲测有效的一个小方法,

有一次孩子在外边抢了小朋友的玩具,

当时怎么跟他讲道理都没用,

然后回家之后我就给他来了一个情景再现,

让孩子扮演被抢玩具的小朋友,

我则来扮演抢玩具的那一个,



然后问他被抢玩具是什么感觉,

让他明白这种滋味不好受;

这个方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虽然之后再出去玩时也偶尔

会出现和小朋友争夺玩具的行为,

但我跟他讲道理的时候他能听进去了,

这也算是成功了一点点吧。


我们要以身作则

这是我们都注意不到的比较重要的一点:

平时拿走孩子手里东西的时候,

都是直接拿走,任何话都没说,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妈妈

拿走自己东西的时候都没说话,

那我直接拿别人的也没有什么不妥 ,

所以以后我们当家长的要以身作则,

要拿属于他的东西之前要先经过他的同意。

同时也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

当在面对孩子争夺

其它小朋友玩具的时候,

我们绝对不能采取哄骗的措施。

例如:随便承诺孩子:

“你先把这个玩具还给别人,

妈妈明天给你买一个。”

然后说完就忘了;

等到孩子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时候,

就难以再去相信我们的话了。


面对“被抢”玩具的孩子


教会了孩子不“抢”别人东西的同时,

也应该让孩子明白,

自己的物权也不能被侵犯;



但是在中国家庭,

尤其是重视家教的中国家庭里总是忽略这一点:

总有一部分家长在面对

孩子的“物权意识形成期”时犯糊涂,

打着“教育孩子谦让和分享”的旗号,

一边严格管教自己的孩子不“抢”别人的东西,

另一边又允许别人家孩子

可以随意侵犯自己家孩子的物权,

大家都以为会培养出一个谦谦君子,

其实不是的,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如果孩子的玩具被抢了,

我们不仅不保护孩子的物权,

反而还说“没关系,拿走就拿走吧,

反正家里还有”这种话,

你觉得这是在教孩子学会分享的品质,

却不知道这样在孩子看来,

其实就是在强迫他们或者

可以说是代替他们“大方的分享”

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形成什么美德,

反而会导致孩子物权意识的混乱。


面对这种情况,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尊重孩子的选择,

然后告诉他们,

如果东西是自己的,被抢之后不想分享,

就可以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可以要回来,

因为他拥有支配属于自己的所有物品的权利;


教会孩子分享的方式有很多种,

别非得在孩子被

“抢”玩具的时候教他什么是分享,

因为那不仅不能让孩子理解分享的意义,

还会让他们觉得分享是一件

让自己痛苦,难过的事情;




如果想引导孩子学习分享的意义,

也应该是顺其自然的,而不是强制,

比如说平时可以在孩子允许的情况下

邀请一些其他的小朋友来家里玩,

然后告诉他,你是小主人,

他们是客人,咱们得招待他,

一步步的引导着他们

把自己的玩具分享出来,

当他们做到分享的时候,也要及时的表扬,

从表扬中让他们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维护自己的权利,尊重别人的物品,

是个极易被人忽视而又对孩子

健康成长很有积极意义的问题;

一味地教孩子让或者不让都是不对的,

我们既要教育孩子换位思考,考虑别人的感受,

也不要忘了让孩子学会适时地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

只要这样,才能让他的“物权意识”更完整!

※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阅读:

  • 如何增强四个意识(大学生如何践行四个自信论文)
  • a货翡翠什么意识 a货翡翠的解释
  • 上海球迷呼吁退三场球票,球迷维权意识强烈,影响上海队未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简答题
  • 一个强大的小练习,瞬间转化负面情绪,立马做,立马有效果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