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说反话,是中国父母“保护”孩子的方式?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反话   父母   方式   孩子   凳子   中国   会儿   牙齿   弟弟   情绪   爸爸   家长   姐姐   女儿   语言   妈妈


小时候,我最害怕的就是父母说“不要我了”。


每次一听到这句话,就一边哭,一边拽住他们的腿,哪里都不让他们去,生怕他们走了,就不回来。


很多大人可能会因为情绪不好,或者开玩笑,特别喜欢和孩子说反话。



反话似乎满足了大人的情绪发泄,但对孩子的心理却是一种伤害。


其实,想让孩子有所长进、听话,千万别说“反话”,而是用正面沟通。


为什么不能对孩子说反话?


儿童专家认为:2-5岁的孩子,正处于语言和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虽然词汇量突飞猛进,但是对语意及寓意的理解却仍处于发展中,所以很容易曲解一些不明确的话语。


而且孩子对于大人说话的内容的理解是“一是一,二是二”式的简单直白,还不能理解家长的“一语双关”或者语言背后的深意。


如果家长经常说反话,孩子就会很困惑,而家长与话语完全不同的表情也会让孩子无法猜测到家长的真实意思,不利于孩子理解能力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家长的一气之下说出任性的话也是在所难免的,尽管父母事后也会心疼凌凌哭得可怜继而安慰,但是你不适当的发泄你的情绪,甚至用反话来刺激孩子,只会让孩子越闹越凶。


年幼的孩子难以区分“正话”“反话”,因而容易错误地认为父母这样的方式是对他人的一种安慰。


孩子若真的套用了你的说法,很容易让他人误认为孩子缺乏同情心,不讲礼貌,这样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没有好处哦!


而且孩子哭闹本来就是想要获得父母的温柔的安慰和关注,但却得到的是父母的冷嘲热讽,这对亲子之间的沟通也是一种阻碍。


家长本应选择一种更温和的方式,你可以抱抱他让他冷静下来,然后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逐渐学会找到更适当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说反话式的教育偏方,本身就很伤人。


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说,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如果父母认定你是个坏孩子,那你就一定是。


妈妈常说“你真蠢”,你就是真蠢,爸爸说你“真没用”,那你就真没用。


说反话,中国父母“保护”孩子的方式


综艺节目《少年说》中有一期,让我触动很大。


女孩袁璟颐,站在天台上向底下的妈妈大声讲述着自己的内心: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没有看到过!”

“你们只会打击我!我觉得自己很差!”

“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你总是说我做的不好的地方!”

“你可不可以以后都不要再说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了!”

“你们可不可以不要再给我用激将法了!我不适合!”


说到动情之处孩子甚至崩溃跑开,当主持人让妈妈说几句夸孩子的话时,


袁妈妈说“孩子学习成绩不错”“善良”“表达能力可以”,但是听到这些的袁璟颐一点开心的感觉都没有,她说“习惯了,因为她每次都是这几句话。”


袁妈妈的“打击式教育”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实践过,用另一个词表达就是“说反话”。


综艺节目《女儿们的恋爱》中,歌手Selina的爸爸也是这样的性格。


在Selina妹妹任容萱,小女儿恋爱的时候他明明很喜欢女儿的初恋男友,但是说出来的话却成了“你的眼光很差,你们不会长久的。”



爸爸的那些话就像一根刺,让她觉得自己真的不行,最后分手。


在这种打压模式下成长的任容萱,从来都不信自己能找到好对象。


大女儿Selina在第一次出唱片的时候,爸爸明明很开心,也偏要说反话:“这是你人生中发的第一张唱片,也是最后一张。”


Selina 表示整个青春期压力都非常大。


“我的努力,我的成绩,在爸爸眼中,变得一文不值。”很久之后在知道爸爸的真实想法后,她的眼圈泛了红。



担心小女儿被骗,说反话导致小女儿一直没有自信找另一半;担心大女儿骄傲,说反话导致大女儿压抑了整个青春期。


这可能是很多中国式父母的写照。


“我经历的世界那么残酷,所以必须提前教会孩子适应。”


我们总以为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多说点反话打击一下,孩子能在将来扛得住更大的挫折,会在“激将法”下追求更优秀的自己。


但是长久的对孩子“说反话”,真的适合吗?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的孩子表示在父母长久的打击式教育中越来越没有自信,父母偶尔的夸赞在自己听来都是应付。


学会用正面的语言去引导


现场一


有一次我在一家小店吃早餐,和我坐在同一张桌子的对面是一对母子。


那个小男孩看上去4岁多,正上幼儿园的年龄。


在等饭的时间里,孩子坐不住,一会儿踢踢桌角,一会儿把凳子当马骑,嘴上还说“卡哒卡哒”;


一会儿玩桌子上的一筒卫生筷;一会儿跑开,妈妈在看在眼里,一脸的生气,站在那儿训孩子:“不要把凳子弄响,人家有意见的!不许玩筷子,没听见吗!不要乱跑,规矩点!”


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我发现这个妈妈说了十多次的“不要“这样的话,而孩子呢,根本不听!你制止了这个,他又玩那个!



这个时候,我也在等饭,于是就把这孩子招呼过来,说:“小朋友,来,你过来。阿姨想和你说个话。”


孩子走过来了,问我什么事。


我立即拉起他的双手,微笑地对他说:“你很可爱,很聪明。”他听了我这话,奇怪地看着我。“你看,你在等饭的时间,没有浪费时间,做了这么多事。


你会摆筷子,你想把凳子摆好,你想让自己活动活动,在锻炼身体。是不是?”孩子半信半疑,回答“是”。


这时我看到孩子的妈妈很惊讶很不理解的样子,正奇怪我为什么这样说。


我只管继续对孩子说:“其实,这些事可以在家做的是不是?饭店里人多,其他人也要吃饭,如果这些事情放在家做,就不会影响别人,你还可以尽情的做这些事,快乐的玩,是不是?”


孩子听了我的话,使劲点点头。我又表扬一番:“嗯,我没看错。一看你就是懂事的好孩子!”


现场二


5岁的姐姐正在搭积木,弟弟看见了,上去就要抢。姐姐大喊着,一边去保护自己的积木一边去推弟弟,差点把弟弟推倒。


弟弟哭了起来。奶奶生气地走上前,“教训”姐姐说:“你就不能给小弟弟玩一会吗?”“不给,就不给。”姐姐的态度很强硬。


可是弟弟还是哭,而且非常想玩那个积木。


爸爸忍不住了,上前对姐姐说:“那好,以后给我们只给弟弟买,你也别玩。”转向弟弟:“爸爸明天就给你买一个更好的。你说你怎么就不懂得分享呢。”


姐姐仍然很强硬:“那也行,反正我不给他玩。”看小妮子的态度的确强硬,我只好转变思路,故意对弟弟说:“姐姐不是不给你玩,姐姐是想搭好一个漂亮的房子再给你。



你看你太小了,姐姐担心你不会搭,先给你做个示范。


“姐姐,你是先给弟弟一块还是两块?”

姐姐想了想:“先给你一块吧。”

“你看吧,姐姐在外面和别的小朋友都懂得分享,何况自己的弟弟呢?”


听了这话,刚刚还拒绝和弟弟玩的姐姐把刚刚搭建好的房子拱手送给弟弟:

“你玩吧。随便玩。”

“那如果弟弟给你弄的乱七八糟的话怎么办?”“没事,拆了还可以再重新搭嘛。”


现场三


3岁的乐乐很爱吃糖,而且看见就不会放过。他总是偷偷地趁妈妈不注意去拿着吃,就算妈妈藏起来他也会发现然后一下子吃好几块。


一开始妈妈就会跟他说不要吃那么多,可是他根本不听。


妈妈说多了,他就表面上答应私下里还是偷着吃。

有一次妈妈换了一种方式,妈妈:“儿子,你过来妈妈跟你讲为什么不让你吃那么多糖。


你知道吗?吃太多甜的东西对牙齿不好而且会身体不好,如果你牙疼了就是吃糖吃多了,小虫子在咬你的牙齿,你的牙齿就不漂亮了,吃多糖你还会咳嗽很难受你说对不对呢?”


儿子想想点点头把手里的糖放回去然后跟妈妈说:“妈妈我以后就吃一块儿,吃完多喝水好吗?我要有漂亮的牙齿。”


为什么不同的语言,会带来反差如此大的反应呢?这主要是看话语所传达出来的信息给了孩子怎样的感受。


一种话可以有两种表达。如要让孩子愉快做事,最好要用正面的语言说,而不要用负面的语言说。因为孩子也和成人一样,不希望老是被否定、被指责。



只是我们的传统的教育思维习惯,导致我们一不小心就说容易说出负面的语言。


因为很多时候,父母惯性的将“我必须完美”的婴儿式渴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变成“你必须完美”。他们拼命的为孩子创造物质条件,但唯独在孩子的精神需求上,却极度吝啬。


父母也是人,对孩子有所期待本无可厚非,但当这种期待完全凌驾于爱孩子之上,这种爱,就变成了一种病。停止用语言“伤害”孩子,多鼓励与期待,看到ta成长中的每一次成长!



相关阅读:

  • 唐艺昕与父母带孩子逛街,幸福感满满,果然家人才是最好的
  • 《你好检察官》姜文静和任天宇在一起了吗?任天宇父母是
  • 林池什么时候离开无墨山庄?林池父母被谁杀的?
  • 《公子倾城》林池的父母是谁杀的?陌轻尘杀了林池的父母
  • 《一生一世》周生仁父母是谁的?周生仁是周文川的弟弟吗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