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解读《妈妈知道怎么办》之四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斯坦福大学   妈妈   孩子   都会   积木   裤子   模块   难度   大人   害怕   可怕   情绪   思维   困难   父母

我的小女儿今年两岁半,我想要培养她自己上厕所提裤子的习惯,可是每次我跟她说让她自己提裤子,她都会直接拒绝,用撒娇的声音说:“我不会。”我很无奈... ...


畏难,是孩子特别常见的一种情绪。孩子面对困难想逃避,很多时候,是因为孩子能力发展不足,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父母。


比如说一个小孩子玩积木的时候,动手拼了好一会儿也没拼出来,灰心丧气地说,“妈妈,我不会搭,我不玩了。”妈妈这时候说:“这有什么难的啊?很简单啊!你怎么能遇到点困难就放弃呢?这怎么可以呢?”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更加不高兴了,还生气地把已经拼好的积木哗啦一下推倒了。


这位妈妈觉得搭积木很简单,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搭积木确实是有难度的。上面妈妈的话不仅没有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孩子,还用大人的能力“打击”了孩子,结果鼓励的作用没起到,反而加大了孩子内心的抗拒,干脆不玩了。

父母也不可以直接替孩子把积木搭了,因为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妈妈,你做得好,那你来做吧”。大人眼中的“帮助”,孩子心里常常感受到的是“碾压”。


父母这些做法都会导致孩子形成“我不行”的意识,认为自己不行,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九个字:降难度,拆模块,上夸奖

首先,降难度。

比如搭积木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每次只搭一小部分。原则就是,给孩子降到一个垫垫脚就可以够得着的难度,这样才可以激发孩子的好胜心。


其次,拆模块。

一个大任务会让孩子感到很困难,但是如果拆分成几个小任务,让孩子一小块一小块的完成,就会很好地疏导他的畏难情绪。


再次,上夸奖。

其实跟畏难情绪同时伴随的,就是害怕犯错。因为害怕失败,担心犯错,所以不敢做。我们在孩子做错了的时候,不要急着给孩子纠错,有的家长就怕自己不给孩子及时地指出错误来,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做错了,自己就没有尽到父母的职责似的。


在孩子失败了的时候,小骞老师会这样跟孩子说:“失败是成功的妈妈,妈妈都有了,宝宝还远吗?早早,你知道吗,敢失败的人是很酷、很勇敢的人。”

失败一点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尝试。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将思维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化型思维,拥有这种思维的人会觉得智力和天赋与生俱来,无法改变。他们一般不敢挑战和改变。另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拥有这种思维方式的孩子,做事更多是为了进步,因此不易放弃,乐于迎接挑战,并从中得到乐趣。


所以呢,我们不但在孩子做对的时候要及时夸奖孩子的行为,更要让孩子知道失败是一件很酷的事,是他成长的资源。这对孩子很重要。

相关阅读:

  • 斯坦福大学Alpaca模型训练成本低,性能比肩GPT-3.5,这是
  • 理想的工作,就是不放弃理想
  • 生活在制度下的我们,不应该甘心做一个规则的囚徒!
  • 《真希望我20几就知道的事》:没有人永远20岁,却总有人20
  • 掌握福格行为模型,实现自律自由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