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女孩因半篇作文未完成跳楼,“心理弹性”差的孩子该怎样引导?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弹性   孩子   心理   女孩   作业   苦难   信号   情绪   批评   不好   家长   母亲   父母   女儿   能力

​“妈妈 对不起 这是我的决定”

“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这是昨天看到一个新闻,5月6日一名西安的9岁女孩,因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留下遗书坠楼身亡。当天下午4点多,女孩给妈妈发微信说,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5点交,还剩下25分钟,完不成了。家属说,“老师要求写一页半,但女儿只写了一页零一行,发微信时她的语气很沮丧,我们没多想,就鼓励她尽快完成。”

此后孩子一直将自己反锁在卧室写作业,直到下午6点多家人敲不开门才惊觉可能出事了。撞开门后,孩子不见了,窗户开着,桌子上放着孩子写好的遗书,还有那半份未完成的作文。

当妈后真的看不了这样的新闻,每次都要难受好久。不知为何,近几年这样的事越来越多。按理说这一代孩子生活在最好的时代,他们从出生起生活品质就极大提高,物质生活更是空前丰富,他们应该比任何一代都更有理由热爱生活,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上海市教委曾做过一项调查,他们抽样了2500名学生,其中有5.85%的孩子自曝有过自杀计划,有1.71%的孩子自杀未遂,有34.39%的孩子认为“活着不如死好”

这个数据不是个小数字,为何现如今这么多孩子对待生命如此草率?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撇开别的不谈,就从这个9岁女孩坠楼来看,至少已经说明了两方面的原因:其一,部分孩子的“心理弹性”严重不足;其二,家长无意间忽视了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

“心理弹性”不足成了部分孩子的硬伤

“心理弹性”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心理学家WernerE·E在1995年时曾提出:“心理弹性”是个体能承受最高水平的破坏性变化,同时表现出尽可能少的不良行为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乔治·伯纳诺,研究了30年“心理弹性”。他发现:当人处在压力、挫折时,决定他是否能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心理弹性”。通过大量统计实验发表明,大部分人遇到逆境和变故时,最常见的反应不是被击垮而是迅速恢复,这也就是为什么无论受多严重的伤害,我们通常都会在几个月到一年之内恢复正常的原因,这就是心理弹性。“心理弹性”就像是人精神上的一个免疫系统,通过它会迅速修复突如其来的压力以及负面情绪。

然而,现在的孩子大部分被保护的太好,加上环境影响孩子普遍早熟,致使这代孩子的自尊心更强。平常在家,家里人都围着孩子转,也让他们养成了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活习惯,他们很难接受别人的批评,甚至会将批评本身上升到人生攻击的高度,导致现在的孩子稍微有点刺激就会情绪崩溃。

刚刚还看到一个16岁的女孩,因为玩手机和父母起了争执,一气之下竟然跑去跳江。这种新闻现在越来越多了,看似是孩子无理取闹不懂珍惜,实际是家长忽略了对孩子的正向引导,导致孩子的“心理弹性”太差!

最痛惜的是:母亲忽略了孩子的“求救信号”

回到坠楼事件,孩子曾在下午4:35左右给母亲发过一个微信,她很沮丧的告诉母亲,作业要完不成了。但母亲却对此没有丝毫质疑,只是很平常地鼓励女儿按时完成作业,但万万没有想到这不痛不痒的鼓励,却成了她和女儿最后的诀别。此次忽视,让这位妈妈彻彻底底错过了唯一能拯救女儿的机会。

知乎上曾有一个提问:“在教育孩子方面,你曾无意中犯过哪些错误?”

最高赞的答案是这样的:“我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忽视了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

答主说,女儿在国外留学,一次放假回家她发现女儿瘦了很多,在家也不爱吃饭,只吃一些蔬菜、玉米,油盐不进,询问之下女儿才告诉她,自己有“进食障碍”。但当时答主只是想当然地认为,女儿只是不好好吃饭而已。孩子返校后又多次告诉她:吃不好、睡不好,答主仍然坚持认为女儿是在国外水土不服!

直到无意中答主了解到,原来“进食障碍”有极高的死亡率,她才想起女儿所说的话。这时距离孩子第一次说她有“厌食症”已经过去两年,这两年女儿在国外过的并不好,经常吃不进东西,呕吐、失眠加焦虑,并已经有了抑郁症的倾向,那一刻答主懊悔不已。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关注孩子,而是我们先入为主会忽略孩子的一些求救信息。再加上孩子由于年龄较小,表达能力有限,或者因亲子关系、孩子性格等影响,不能准确的把困难告诉家长。这就需要我们家长时刻警惕,孩子有意无意发出的一些“求救信号”:

身体信号:

  • 如果孩子身上出现一些意外的伤痕,比如不明原因的淤痕、青紫、伤口等。
  • 稍大一些的孩子穿衣服遮遮掩掩,天热了也要穿长袖。

行为信号:

  • 幼儿园的孩子,本来已经不尿床了,突然开始尿床。
  • 不吃手的孩子,突然开始频繁吃手。
  • 原本外向阳光的孩子,突然变得不爱说话、经常发呆、精神萎靡。
  • 突然开始睡觉不安稳、开始做噩梦。
  • 孩子突然出现厌学情绪,开始装病或哭闹。
  • 突然出现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

如果孩子出现以上这两类身体和行为信号,家长就需要格外注意,这往往是孩子发出的一些求救信号,我们要确保第一时间沟通并了解孩子动态。

避免悲剧再次发生,我们的孩子到底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

其一,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心理弹性”是每个孩子的必备技能。

《禅门七日》的制片人诸葛虹云曾说,“真正塑造我们的,正是我们应对苦难的方式,并继续积极地生活。”

生活就是这样,它经常与苦难并存,但苦难反过来也在促进着我们的成长,一定意义来说苦难也在一次次扩大我们的心理弹性。

哈佛大学教授Philip A·Fisher,Ph·D说:心理弹性不是什么特殊的品质,每个人或强或弱都有心理弹性,它的发展受到先天和后天的影响,是可以塑造的。言下之意,“心理弹性”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属性,我们能做的就是最大程度激发孩子的心理弹性。

孩子的“心理弹性”其实都源自父母,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比如,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多读书经常会说,“为了你,我工作没了,朋友没了,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吗?”。这种长期被“情绪倒灌”的孩子,很容易心理压力过大、情绪紧张,心理弹性常常会很弱。父母是孩子习得心理弹性的第一模板,孩子是模仿型学习模式。所以,我们会建议家长生活中遇到麻烦问题,不要刻意回避,让孩子在接触中了解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不错的一种引导。

其二,使用“3F倾听法”,引导孩子学会沟通。

所谓的“3F倾听法”来自心理学,它的作用是帮助家长有效倾听孩子的话语,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的关键。3F是指:Fact(倾听事实),Feel(倾听感受), Focus(倾听意图)。

Fact“倾听事实”是,不要随意地批评和打断孩子的描述,尽可能让孩子完整客观的描述发生了什么,我们家长不可妄下结论。调查发现,很多孩子反应在校期间受到伤害,40%的家长会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为什么那些人就欺负你?这就是很常见的一种承建,这种想法要不得!

Feel“倾听感受”是,我们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要更多的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耐心听孩子说话的同时带着同理心去感受孩子的情绪,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想想他到底想表达什么?沟通中,家长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毕竟我们都曾是孩子,能明白孩子的想法,但孩子却没当过大人。

Focus“倾听意图”是,在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多问问孩子,“你其实是想要……,对吗”这样的问题,很多时候孩子内心所想和表达完全是两回事,所以听懂他的言外之意就需要我们多试探询问孩子。

只有我们经常使用“3F倾听法,孩子才会觉得你懂他,你愿意听他说,他才更愿意说出自己的经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寻找孩子碰到的问题。

总而言之,预防悲剧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孩子要跳离舒适区拓展自己的心理弹性,而家长则需要经常用科学的3F沟通法则与孩子交流。一个家庭只有父母和孩子双方一起努力,才能最大程度抵御外来的冲击,你说对吗?

相关阅读:

  • 怎么做,又有,弹性?热文:鸡蛋羹怎么蒸出来又嫩又滑鸡蛋羹
  • 玉米面发糕为什么没弹性
  • 补充胶原蛋白真的有用吗?
  • 每次穿上这条百褶裙,你就是这个夏天最少女的人
  • 小科普|妊娠纹99%的宝妈不知道的盲点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