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46岁陈德容“拒演妈妈”被网友攻击:你的人生不必让所有人满意

小猫咪 育儿 2024-02-13妈妈   命数   人生   死囚   定势   牢狱   认知   老家   外界   所有人   内心   定义   角色   满意   自我   自由   网友   工作   陈德容

关注我,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者丨奥黛卡

出品丨张德芬空间

娱乐圈,明星因为一句话不慎“翻车”的事件数不胜数,这次轮到了陈德容。

最近网友扒出一段陈德容的采访,其中,她发表了自己对于演戏年龄的看法。

她说:“我不会想要演奶奶和人家妈,我保养得这么好,让我演一个大孩子的妈,那么我死都不会接。”

在另一档采访中,她更是直接说:“让我演妈妈就是奇耻大辱。”

对此,很多观众评价说,这个年龄段的她真的不至于那么排斥妈妈类的角色,要是她处于二十几岁,不想演妈妈的角色还可以理解,但她毕竟四十多岁了,成为妈妈并不违和,没必要如此抵制。

还有舆论攻击她这些年根本没有代表作,完全没有选择角色的权利……

陈德容回应称,自己并不是不想演妈妈,而是不希望出演年龄太大的孩子的妈妈,觉得自己和对方看起来不像母子,害怕无法说服观众。

即便如此,网上攻击她的言论还是不绝于耳。

然而,演员不喜欢接演某一角色,类似于我们不喜欢从事某种工作,不就是一种本能和正常的选择吗?

之前,薛佳凝也在采访中谈到这些年淡出娱乐圈的原因,表示:“自己处于女演员最尴尬的年纪,找上来的戏确实没那么多”,还有就是自己的选择,认为一些综艺只是快餐文化。

陈德容和薛佳凝的个性和选择,看起来和大众所期待的格格不入,但是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里,还能保持这样的独立和清醒,按照自己的节奏选择人生的轨道,不正是一种坚持活出自我的勇气吗?


现在很多人,卷入到快速运转的生活齿轮中,不经意就活成了模板式千篇一律的人。

这些天,听一个朋友吐槽:

“每天忙忙碌碌重复做着同样的工作,没有什么起色,自己也打不起兴趣,找不到价值感;

而若是停下来休息,内心也很难体会到真正的放松和愉悦,还总是觉得无聊、疲惫和迷茫;

有时下班回到家,发现忽然某个瞬间就陷入精神的空洞,感觉自己就像一部没有灵魂的机器,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哪里……”

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都过着这种僵化糟糕的生活。


七点起床吃完早餐,挤上拥挤的公交、地铁,坐在办公室做着一样的工作,中午去熟悉的餐厅吃着差不多的快餐,下班后刷刷微信,玩玩游戏,然后上床睡觉。

第二天闹钟响起,又开始重复和昨天一样的生活。

我们很多时候被这种程序化的生活消磨了激情,但又在无形中时时感受到外界条条框框的束缚,让自己难以打破现状。

心理学有个词叫“模式认识”:指的是人们习惯将事物分类定义,并形成牢固的认知模式。

在社会群体化的牢固认知模式下,我们的人生经常被定义为“应该这样”、“就该那样”,而我们在这种标签化的暗示下也经常自我催眠,不知不觉就过上了外界所定义的生活。

比如,在现代很多人的认知观念里,认为有份高薪的工作就是很好的归属,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都为了维持一份高薪的工作疲于奔命,不敢停歇,反复过着不停旋转的忙碌生活;

父辈亲朋都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们有时看到身边人都结婚了,自己趁年龄到了也随手找一个凑合就结婚;

因为外界习惯以金钱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当我们看到别人赚到很多钱买了车房,自己也和陀螺一样整天为了赚钱而奔波疲惫……

大多数人的认知和节奏总在潜意识中影响着我们的选择,所以我们也总是被外界所定义,成为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自己。

可是,我们如果总是活在外界定义的模板里,慢慢地我们就会感知不到自己的真实需求,失去人生更有价值的方向,还可能断开和他人真正的联结,变成一个没有自我的“空心人”。

而这样失去自我的自己,不可避免地就会陷入感受不到阳光和快乐的情绪泥沼,把生活过成一团糟。


当我们过度看重外界的定义并且认同它,它就会像困住我们的精神牢狱,让我们被囚禁其中得不到自由。

但是当我们内心有着强大的信念,能够坚持自我,敢于打破定义之时,就能过上重获自由的人生。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是个高个子、脸色有点苍白的男人,也是博学、睿智、优雅的银行家。

本来过着风平浪静的生活,而他却意外地撞见了深爱的妻子偷情,后来还因为妻子被杀一案被诬陷入狱。

狱中的老囚犯告诉他,进来这里的所有人都只有一个命数,这场牢狱之灾似乎宣告未来等待他只有死路一条。

而安迪对此命数并不认定,他忍耐着狱警的暴打、其他囚犯的欺负、典狱长的折磨,拼命对抗着成为死囚的宿命。

期间,他暗中调查弄清了谋杀案的真相,还偷偷研究自己牢房的墙,并且挖出一条通往自由的隧道。最终,二十年后他借由这条隧道越狱逃脱,成为真正的自由人,逃离了一个死囚的命运。

不论是身体还是精神的牢狱,都不是困住自己,不去改变的理由,当我们敢于尝试去打破它的时候,人生就可能为我们打开别具一格的风景。

老家有个女孩出身平凡,长相普通,学历也只有高中,身边很多人都劝她早点结婚生子,能过上平平淡淡的生活就已经很好。

但是她不甘心活在舒适区,不顾家人反对也要去大城市闯荡一番,后来历经千辛万苦去拜师学习养花插花技术。

经过多年的磨练和钻研,她成了身怀绝技的“师傅”,还在打工期间攒下了人生第一桶金。

之后,她回到老家开了连锁花店,当了大老板,成为别人眼中的“神奇人物”。

而其实,她不过是没有按照别人定义的人生剧本去表演,而是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人生。

尽管这个过程充满曲折,可她最终得到了只属于自己的自己。

生活中,别人的定义或许会影响我们做出选择,而真正决定我们是否被定义所淹没的也只能是自己。

打破定义看起来很辛苦,但却是我们活出自我的康庄大道。


作家张小柒在《那年这里》中写过一段话:本该成为秃丘上橡树的你,却在人生的角逐上选择边缘化,甘愿平凡,执着的成为绿洲中的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

不愿千篇一律,我们就要勇敢打破定义,活出自己。

1、下意识打破思维定式

在大众认知模式的熏陶下,我们难免会形成一些思维定势,比如:“我其貌不扬,又没好的背景,就该平平凡凡度过一生”、“大家都是那样为了钱拼命工作的,我也要那样才是正常的”……

我们要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就该下意识打破这种思维定势,告诉自己:“我现在即便一无所有,通过努力也可以逆势翻盘”、“那是别人的选择,而我有自己想要的人生”……

经过反复的练习,我们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再轻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是学会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按照它的吩咐去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2、从别人定义的框架走出来

活在别人定义的框架里,自己肯定千篇一律,只有走出来才可能收获自己。

就如老家的那个女孩,别人的言论给她的人生下了定义,但是她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时候,毅然决定去外面的世界奋力一搏。

而最后,她也用实际行动和成绩刷新了别人给自己的定义。

外面的声音太多太嘈杂,如果你总是被别人的声音牵引着走,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又怎么能发自内心的快乐呢?

真正自由且快乐的人生,从来都是自己去定义。

3、放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心理学家索勒·契尔卡德说,放胆去做会令你暂时失去节奏,不敢尝试则会令你失去自我。

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都不该被定义要去做什么,而是自己想做去做就好。

我们放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正是打破定义的开始。

所以,不要过多在意别人对你的选择有什么看法,你只要遵从自己的心愿做事,就是在做自己。

生命的舞台,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做到不仰望别人,成为自己的主角。

正如思想家卢梭所说:上帝造就了我,而我却可以将模子打破。

亲爱的,你的人生不需要别人定义,演出自我就是最精彩的剧情!

相关阅读:

  • 《八角亭谜雾》木格死了吗?木格的妈妈和玄梁有什么关系
  • 《八角亭谜雾》念玫是谁的孩子?妈妈是玄珍吗?
  • 请早日为妈妈备上氨糖软骨素钙片!原因看这里
  • 《八角亭谜雾》木格妈妈是好人吗?木格妈妈与玄梁有什么
  • 《关于我妈的一切》妈妈是什么病?季佩珍结局死了吗?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